近日高考成绩公布之际,各大短视频平台瞬间被“700分学霸”“600 逆袭”的内容淹没。这些精心剪辑的“学霸神话”与普通考生真实的分数分布形成鲜明对比——大多数考生的成绩集中在300至500分之间。这种选择性呈现不仅制造了虚假的高考景观,更在无形中加剧了社会焦虑,折射出流量经济下新闻报道求实原则的崩塌。
平台算法成为了“焦虑制造机”。当一条“高考700分秘诀”的视频获得百万播放量,算法便会源源不断地推送同类内容。这种机制导致我们看到的永远是经过极端筛选的“幸存者”,而占绝大多数的普通考生则沦为数字阴影中的沉默大多数。当算法只放大极端成功案例时,它实际上是在重构人们对教育现实的认知框架。
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,而非定义命运的唯一标准。当我们过度聚焦于金字塔尖的少数人时,不仅遮蔽了教育的全貌,也剥夺了大多数人在平凡中成长的尊严。
重建真实的高考叙事需要多方努力。平台应当承担社会责任,优化算法推荐机制;媒体应当坚守职业操守,平衡报道不同分数段考生的故事;教育部门则需加强信息公开,定期发布权威、全面的高考数据。真实的教育叙事应该反映这种多元共生的生态,而非制造虚假的标杆崇拜。
作者:宁静致远,初审:魏小静,复审:王萌,签审:祁永礼
稿源:中国兰州网 编辑:魏小静